8 04, 2020

承擔風險之前,請先這樣做!別讓恐懼左右你的行動

2021-01-04T21:27:22+08:008 4 月, 2020|綜合|

當我們決定好要冒險的時候,有個不可或缺的要素就是:相信你的直覺。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會在這時候本能地感到恐懼,然後就因為害怕而影響了感知。 因為恐懼,他們會認為直覺告訴他們不該繼續前進。最後,他們為了避開危險,仍舊待在舒適圈沒有走出來。但這很有可能就是成功人士跟普通人的差異所在!   無論是猶豫要不要辭去不喜歡的工作,或者是在考慮是否要拓展新的業務,大部分的人都難以衡量其風險,覺得如果聽起來很可怕,那就是承擔了太高的風險,不值得去以身犯難─但這絕對不是一個準確衡量風險的方式。   恐懼會導致你高估風險 你的恐懼指數通常與你實際面對的風險程度毫無關聯。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公開演講,很多人覺得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它了。但在大家面前演講並不是一件冒險的事情,不是嗎?當然會有一些風險在─大家可能會由此來評估你的口才,或者是發現你要傳遞的資訊很無聊,但這並不會殺了你。只是因為感覺很可怕,許多人都會逃避公開演說這件事情。   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大家通常不會在開車之前有所猶豫(當然新手難免會啦),一般人並不會覺得這有什麼風險可言,然而車禍每天都會發生。事實上,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在人的一生之中,由於車禍而死亡的機率是1/606,但你並不會有機會因為怯場而在演講的時候死翹翹。   毫無恐懼會使得你低估風險 當你完全沒有恐懼的時候,比方說,現在你面前有一個很好的機會,足以使你翻身甚至扶搖直上,你會因為興奮而低估了風險。除此之外,你還會因此高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的機率。   使得情感和邏輯達成平衡 精神面堅強的人不會害怕承擔風險,他們知道普通人和成就非凡的人之間的區別,往往可能就是願意承擔風險與否。   當然,這個風險指數必須是你精密計算過的,你更不能根據你的恐懼或一己之見來計算風險。當你可能被情感左右,因而影響決策時,可以將計畫整理成條列式寫下來,並且反覆觀看,根據邏輯來推導其利弊;相反地,當你對新的機會感到興奮,在下決定之前先找一位值得信賴的顧問,跟他一起評估缺點以及潛在的風險,讓你能夠保持理智。   #星澤國際 #游祈盛 [...]

2 04, 2020

想成功,先從不拖延開始!

2021-01-04T21:29:59+08:002 4 月, 2020|綜合|

對於工作,我們需要有一個積極的心態。   能今天完成的事情絕不拖到明天。如果醫生把今天要做的手術延到明天,也許病人的生命就被耽誤了;秘書把今天的公文推到明天交,對方可能就拒絕接受了;廚師把今天的晚飯挪到明天做,大家肯定餓肚子;主管把今天的會議改到明天開,也許就失去時效和意義了。   做事拖拖拉拉,會給人心不在焉和擺架子的印象,也會給人以自我為中心、不關注大局的感覺,還可能讓人以為是故意搞破壞。無論哪一種誤解產生,都是不應該的。   美國著名投資家坦普爾頓說:「我想不出比﹃今日事今日畢﹄更好的工作方法。它是一種艱苦的方法,需要用毅力去支援,但也是最好的方法。」然而,拖延是許多人常犯的毛病,他們對未來有很好的目標和工作計畫,甚至有了實施的方案,但就是拖延著不去動手;他們把行動的日子放在明天或放在未來的某個日子,卻放任一個又一個的今天從眼皮底下溜過去;他們寧願憧憬著夢裡盛開的玫瑰,卻不肯抓緊今天立即著手播種。 「今日事、今日畢」這句話,我們自小就耳熟能詳,但很多人仍然做不到,常常「該做」的事,因為「懶得做」而一直拖延下去。「拖延」是時間管理的大敵,小事一拖就成了嚴重的負擔。小事都會拖延,自然也成就不了大事。   時間管理領域有一條「帕金森定律」。   根據這個定律,人們的工作速度始終是根據任務的時間期限來作調整的。這也就是說,如果知道可以有一個月的時間來完成某項任務,大家一定會不知不覺就放慢工作速度,將整個月的時間都耗在這項任務上;但如果完成同樣任務的時間只有一週,人們就會調整自己的工作速度和工作狀態,以確保能在一周內交出令人滿意的成績。   雖然大家總是傾向於拖延,但並不是說這種習慣是無法更改的。首先,我們需要給自己制訂時間限制,以防止自己拖延。如果不加限制,很多事情可能一輩子都完成不了。因此,在做任何工作時,請一定要限制時間,在合理的時間內完成任務,絕不往後拖延。   在制訂時間限制時,要預留彈性空間,一份切實有效的計劃,應該只包括那些想做而又確實能夠完成的事。大家肯定知道「骨牌效應」吧?成百上千的骨牌緊密排成一長列,只要當中任何一塊不慎倒下,就會導致後續發生連鎖效應,一塊接一塊地相應倒下。   同樣,如果你把一天的日程安排得太滿,每件事情之間都沒有足夠的彈性空間,它們就會變得像一整列緊密銜接的骨牌一樣危險。一旦出現任何突發事件,其後所有安排就會一件接著一件受到牽連,你的一天也就會隨之變得一團糟。同時,從以往的工作經驗中各位也不難發現,突發事件的出現概率其實是非常高的。   為了在制訂的時間期限內完成任務,培養「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你還可以嘗試一下下述方法: [...]

27 02, 2020

如何保持行動力?

2021-01-06T15:12:50+08:0027 2 月, 2020|綜合|

你不能在摘蘋果的時候想著摘掉整個蘋果園。今天好好摘你的蘋果,明天及以後自然有以後的你去摘。 最近剛跑完泉城馬拉松,雖然只是個半馬,但也已經突破自己的極限了。想著要寫下我跑步時的感受,一些感觸,怕以後忘了。然而,最終還是沒有去行動。過兩天還要去參加軟考高級考試,而我並沒有為此做太多準備。 這兩個事放在一起,我發現自己開始懈怠了,是失戀的打擊太大沒有走出來,使自己變佛繫了,喪失了目標?還是自己太懶了呢? 好吧,不給自己找理由了,其實還是懶。投機取巧的事一旦開了頭,就會恣意生長,開始不斷說服自己明天吧,以後再說吧。哪來的這麼多以後,不就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嗎。更何況思想上也沒多大進步。所以乾脆寫一些關於行動的文字吧,花幾天的時間蒐集網上的各類文章,看看究竟如何保持行動力。   1.不留退路,設置死期   《搏擊俱樂部》裡有這麼一段,tyler搶劫一家便利店,把店員叫出來,用槍指著他的頭。翻看店員錢包時發現了一張過期社會大學學生證。顯然是店員沒去好好上課。”你以前想幹的是什麼?回答我!”並撥動了一下手槍。”獸醫獸醫”店員驚恐地回答,”也就是你有一大堆要學。” ”可是太多了。根本學不完。””那你情願去死嗎””不!””好,我知道你的住址,如果未來一個半月你沒在努力成為獸醫,那你死定了。快跑吧。”收起了手槍,店員瘋狂逃跑。面對同伴的質疑,tyler說明天將是店員最好的一天,他吃到的早餐比我們吃到的任何一餐都美味……” 這也就是所謂的沒有退路,會爆發出驚人的潛能。而給自己的後路越多,就會停滯不前,做這件事顯得不是那麼必要。這也就是公司的銷售崗招聘時不招本地人的原因,因為沒有外地人那麼拼,外地人需要拚命才能立足於此。而本地人是給自己留有餘地的,可能壓力一大明兒就辭職了。 我回想了自己最近有沒有經歷過沒有退路的事情,跑半馬和戀愛。當我從家出發趕往馬拉松集結處,開始跑步的那一刻,我的念頭只有一個——必須要抵達終點。 戀愛也是如此,我從一開始就奔著要和她擇一人終一生的念頭去,一起規劃未來,精心呵護,把我的世界騰出一大片地方給她。我也從未想過我居然變成這樣,可以無條件付出這麼多。當然了現在回頭看可能都是自我感動,甚至給她帶來了壓力,或者像同事說她根本不是什麼lithromantic,只是拿我當備胎而已。不論結果如何,和她的戀愛經歷似乎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不給自己留後路,一旦被傷害真的會很慘,因為你發現自己根本沒有plan B。但是要問我,我後悔嗎?那答案是一定的,不後悔。如果下輩子遇到,就算沒有結果,還會去,哪怕再心痛一場,那是一種全心投入的狀態,一輩子可能沒有幾次。 生命在於有多投入,而不是在於多正確。不論你認為多正確,也許到生命最後一天都會有人認為這是錯的。以包容的狀態全情投入,帶給周圍人幸福,那就足夠了。 這一點很重要,如果不是以包容的狀態為前提。沒有退路到極致容易走極端。比如還是跑馬拉松,可能身體確實不行了,還硬要堅持,那結果可能導致傷病甚至猝死。愛情上也是得不到,最終走極端的例子數不勝數。 如果發現自己不能投入,那就先掃清路上的障礙。用幾分鐘思考一下:時間都去哪了?花在抖音刷視頻上?卸載了。花在微博和人爭論上?也卸載了。能力有不足?每天去用幾分鐘的小訓練提升能力,這樣一步步清除掉這些攔路虎,再去做我們想做的就會發現這並不是一件難事。   2.念頭冒出來馬上做   當頭腦中冒出一個念頭時,心中默念,54321,發射!然後去行動。這個叫五秒法則法,美國心理學家在Ted上所介紹治療拖延症的方法。 [...]

17 01, 2020

夢想不行動,只能停留在「夢」與「想」

2021-01-06T15:53:35+08:0017 1 月, 2020|綜合|

夢想,是被我們一直談及的。夢想不應該停留在說上,不要只做夢,要學會造夢。多做,路能好走好多。敢行動,夢想才生動。要善於發現挫折、失敗、苦難中的成長意義,如果能夠看透這一點,就不會輕易被苦難給打倒了。   要在不好的事情上找意義,確實不容易。但是能讓我們快速成長的,往往就是那些糟糕的事情。為何有些人會更加成熟?因為他們懂得在挫折中成長,而不只是讓自己痛苦。苦難本身不值得被歌頌,我們需要的是在苦難中成長。 探索自己可能喜歡做哪一類的事情,探索自己可能喜歡和什麼樣的人交往,探索自己喜歡什麼樣的氛圍,探索自己在什麼樣的職業中會有成就感。 自我的探索和認識是人生的第一步,先對自我了認知,才更好地探索自我價值和人生意義。有人終身都在苦苦尋找這些答案,找到自己的所愛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如果你還深陷貧困,應該多多學習富人思考問題的方式,而不是一味地嫉妒、憎惡、埋怨,這些只會讓你更加貧窮。 看到比自己富有的人,你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嫉妒和埋怨。如果一直保持這樣的情緒,你將會一直是窮人。有時情感占主要,我們的理性就被沖走,沒有理性地去思考,沒有付出行動,我們將一成不變。 窮人思維只會讓你變得更貧窮,形成惡性循環。學習富人的思維,會衝擊你原本很多貧窮的觀念,讓你慢慢遠離窮困的窘境。 在沒有展現一流的專業功底之前,你是沒有資格要價的。謹記:先做一流的人,再拿一流的回報。   剛開始,我們不必急著當第一,要高回報。沒有那麼大的頭根本就戴不住大的帽子。開始就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不太可能,也沒人願意給。所以要通過不斷地積累,擁有一流的專業功底,會有人願意給你買單。 我們玩遊戲也是從小兵開始打,練好技術操控,最後才能KO老大。剛出社會從底層開始,慢慢爬到自己的理想位置。當你足夠厲害,你想要的也會走向你。 那些改變我們一生的道理,不是別人教會的。 能改變一生的東西,肯定是自己親身實踐過的。別人講的道理對我們來說是虛浮的,只有自己經歷了,實踐了,才會把這道理灌入時間、地點、人物、過程和結果,變得有重量,沉澱在我們心裡,成為人生便條。所以聽再多的道理,不如實幹。   #星澤國際 #游祈盛 #唯有思維領先才能行動決勝 #敢行動帶出新的人生

20 12, 2019

當你還在觀望,卻未採取行動

2021-01-06T17:53:17+08:0020 12 月, 2019|綜合|

當你還在觀望,卻未採取行動~~😎 有句話說 : 人生就是一場找到想做的事,並去實踐的旅程! 但是你如何確定自己走對路、做對事,不虛此生❓🤔🤔 我的答案是:「向內探索,向外發散。」🤗🤗 人生中有些問號是否總在你腦海中不斷出現: ※「我不想一輩子都過這麼窩囊的生活。」 ※「難道沒有更適合我的工作和地方?」 ※「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究竟是什麼?」 ※「做什麼才能讓我實現夢想?」 或許大家應該認真想想:🤔🤔 ※如果人生一路走來遺憾,那是誰造成的? ※對現狀不滿,該如何找出真正想做的事? ※遇到想做的事,你是否有勇氣採取行動? 人際關係學大師戴爾.卡內基說過,「我們的缺點,不是無知而是無為。」 當一個人發現了自己無知的部份時,所採取的行為會是什麼? 🤔🤔 一、 展開求知的旅程,彌補無知的黑洞,重啟新的人生。 二、 [...]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