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專家傾囊相授,七項指南讓你成為談判達人

2021-01-04T20:25:38+08:001 6 月, 2020|綜合|

倘若你仔細觀察談判期間人跟人之間的互動,你或多或少會發現,同樣的困境似乎總是一再出現。這些困境隨時可見,遍布於各種文化。要是知道現在有何狀況、又有辦法加以處理的話,你就能從容以對,提高敏捷度。我會把這些困境描述得比較極端,因為有時候你碰到這些狀況時,會覺得自己好像在極端的處境之間彈來彈去。無論是你還是「他們」,都有同感。   1 你視彼此為朋友還是敵人? 這個困境牽涉到人跟人之間的溝通和關係動態。愛因斯坦(Einstein)曾說過:「若你將周遭的人視為敵人,你就會對彼此產生敵意。」你如果用友善的眼光看待另一方,往往更有可能以建設性的態度來對他們。一般來講,你通常不認識那些跟你有生意往來(或其他關係)的人,這時你會納悶雙方該怎麼互動才好。在這種情況下,文化差異也會發揮作用,把讓事情搞得特別複雜。究竟你該表現出一副冷淡的樣子,保持些許距離,還是應該設法盡快互相暸解呢?在團隊中或是跟你的同事、主管和客戶之間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2 你是否信任所交流的資訊? 從第一個困境延伸而來的問題就是:你們是否信任彼此。你根據哪些資訊做決定?你是不是用過分樂觀的眼光來看事情,以為所有人都值得信賴,除非出現反證,或是你認定沒有人是可以信任的?這個困境頗為弔詭。你一定在某個時候聽過外部人員講過以下這類的話:「我們上次就是這樣處理的啊,這次一定也不會過關的啦!」、「你比你的競爭對手貴多了。」或者是「我還是要回去跟我們內部討論看看,不過你聽我的準沒錯,這樣做沒問題。」如果是組織內部,一定也會有同事跟你打包票說截止期限不會有問題,說他會準時交報告給你,或是說專案進行得非常順利等等。   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的談判,你都會碰到一些狀況,讓你不禁納悶自己收到的究竟是不是正確資訊,狐疑是不是有人在耍手段。一旦出現疑慮:你仍然信任他們嗎?這種困境馬上就會在你心中作祟。   3 立場不容動搖,或以開放和建設性的態度來面對? 談判時你會採取何種態度?沒什麼好說的,喜不喜歡都要接受?還是以開放的心態來因應,看看會發生什麼狀況,然後再來決定如何繼續進行?你會不會公開自己的利益,還是把手上的牌緊握在胸前保護好?採取何種態度、採取何種立場,這是非常棘手的困境。這種困境會出現在各式各樣的決策過程當中。每一方都把自己的意見陳述得的好像不容更改的金科玉律一樣。大家把手按在槍把上,死守著立場,導致僵局發生。這時誰會先動?你的決定最後若是不得不來個大逆轉,會不會有人說你言行不一?   4 共同努力還是獨自尋找解方? 很多人都說,先開口的人最占優勢。真的是這樣嗎?第一個提案往往會成為談判的起點,也確實會賦予你一些影響力。但癥結點在於,這個提案啟動的是健全的對話,還是開啟另一個常見模式—你拋出一個提案,被大家否決,然後你不得不做調整,但還是不夠,最後你到極限了,喜不喜歡都只好接受了。又或者大家都準備好一起審視,看看怎麼做對雙方最有利?彼此是否有意願共同想出解方,把附加價值最大化?透過對話可以讓你暸解更多資訊,並得到更好的解決方案也說不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