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05, 2020

提升能力的4步驟! 大腦的能力超乎想像!

2021-01-04T20:30:09+08:0015 5 月, 2020|綜合|

  學習新東西是由大腦的前額葉皮質所控,而進行認知學習的過程中,對訊息暫存與處理的能力就是工作記憶,也有人稱為短期記憶。工作記憶用來訂計畫、做決定等達成目標的行為,但如果你將學習到的東西儲存在長期記憶中,讓它成為淺意識,你就能駕馭工作記憶,提升能力至新的境界。作家Benjamin P. Hardy在Inc.雜誌上提出提升能力的4步驟,供我們參考。   1.反覆練習 經由反覆練習將記憶固定在大腦中,成為可重複提取的長期記憶稱之固化。固化的第1部就是將訊息拆成片段,不斷反覆練習。假如你在學新的語言,你可以反覆背誦單字的字根字首;在打高爾夫的人可以不斷練習揮桿的動作。   2.挑戰極限 練習流越多汗,戰鬥流越少血。邁向能力內化的第2步就是將練習的難度逐漸提升。若你在健身,試著將機械加重增加強度;若你要發表演說,試著談那些你不熟悉的領域。目的是要將每項任務的難度增加,直到你覺得太難去執行了,那就可以稍稍退到能力所及的範圍內。   3.設定完成時間 第3步設定完成時間。有了時間壓力在,難度又更上一階。練習內容不變,但是時間縮短了。 重質不重量,過程比結果重要,不要因為時間縮短了就忽略了細節。   4.增加分心物 孫子兵法說:「勢如張弩,節如發機。紛紛紜紜,鬥亂而不可亂也。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提升能力的最後一步,增加記憶的負擔,也就是分散注意力的事項。增強這方面的訓練,讓你在任何情況都不會受到外在環境及壓力的影響,展現你已固化的能力。 #星澤國際 #游祈盛 #唯有思維領先才能行動決勝 [...]

4 05, 2020

同樣背負壓力,為什麼有人就是比較快樂?

2021-01-04T21:18:53+08:004 5 月, 2020|綜合|

在工作時,大家都承受一樣的壓力,但就是有人可以過得比較好。 他的頭腦沒有比你好,手腳沒有你快,可是他們的心卻比較堅強,就算工作超量、意外失誤,也能在短時間內游離煩躁和悲傷之海,重新振作起來,積極面對未來。 這到底是怎麼辦到的?《公司》(Inc.)雜誌專欄作者John Brandon說,秘訣就在「善用行動,轉換心情」。這些看似百毒不侵的職場工作者,都會運用簡單的行動,幫助自己創造快樂和幸福感。以下是常見的做法:   每天收email前,先找個人說話 進公司就急著收發email,的確可以推進工作進展,但是絕對無助於保持好心情。因為當你開始處理郵件,就是進入數位、冰冷、零互動的世界,會不自覺感到無趣。如果想要積極、開心地面對工作,就在面對無聊的電腦前,先找個人說說話,提振精神和活力,連帶可以解決收發email的煩悶感。   幫同事帶一杯好喝的咖啡 施比受更有福。對別人好、幫助別人,都是讓自己快樂的不變法則。在職場中,最簡單的「施予」,就是幫同事買杯咖啡,或是共享下午茶點心,鼓勵別人,也鼓勵自己。   先微笑,再說話 這也很老套,但是很有效。尤其是在枯燥的會議上,你可以試試看別皺眉,或是低頭看筆記,而是看著對方微笑,再說出你的論點。這不僅可以緩和氣氛,還可能引發更真誠、坦白的意見交流。   遠離碳水化合物 根據經驗,一早吃進甜甜圈或蛋糕,可以馬上提振精神,但很快會有鬱悶感。如果以水果當早餐、遠離碳水化合物,反而能維持好心情和滿足感,讓工作更有動力。   給自己一點獎賞 如果待辦清單長到不行,就在任務和任務之中,插入一些小小獎賞來激勵自己。比方說,當做完一份艱難的企畫案,就走到外面買杯咖啡,放鬆一下,再接著做明天會議用的資料。這些小獎賞會讓一整天的工作變得更有趣,也有把事情一件件完成的成就感。   [...]

29 04, 2020

失敗不可恥,6個方式把它轉化為成功的基礎!

2021-01-04T21:19:57+08:0029 4 月, 2020|綜合|

你害怕失敗嗎?你在意面子還是在意學習的過程? 恐懼失敗比失敗本身,更容易阻礙成功!失敗了也沒關係,重要的是你如何去面對它。暢銷書作家Travis Bradberry在《Forbes》網站上指出,做這六件事,可以讓你把失敗轉化為成功的基礎。 1.自己承認錯誤 當你自己犯了錯,不要以為沒有人會注意到,因為最後總是會被揭發的。如果別人發現你不只犯了錯,還曾試圖隱瞞錯誤,那你在他心裡,很可能就會留下膽怯和無知的印象。一次的失誤並不可恥,大方地自己承認吧!   2.不找藉口 除了承認錯誤,你還要小心避免在不知不覺中,為自己找了太多的藉口。因為害怕被責備的心理,我們都很容易為自己的失誤推託、找理由,但這對事情並沒有幫助。以事實說明自己犯錯的原因,才能展現你的自信與責任感。   3.計劃修補、修正 當失敗或錯誤已經發生了,請不要袖手旁觀,或等待著誰來拯救你。最好的方式,就是你自己去尋找解決的辦法,並一步一步地去修正,為自己的錯誤負起責任。   4.預防犯同樣的錯 除了修正這次的錯誤,你還要避免下次再犯相同的錯。第一次的錯誤可能真的是因為遇到突發的狀況,你無法即時反應,但如果下次遇到同樣的狀況,你還可能犯相同的錯,表示你沒有從錯誤中學習。   5.找回自信、保持樂觀積極 失敗過後很重要的是重建自信,你要相信失敗是為讓你學習、成長而存在,失敗不是永遠的,你絕對可以再做下一次的嘗試。態度才是最終成敗的關鍵,成功除了取決於你怎麼做,還取決於你怎麼想。   6.堅持下去 最後,請避免空口說白話,請將你的自信、樂觀和積極化為行動。不要只著專注於眼前的結果,你應該視失敗僅為成功路上的過程,並繼續前進,你將比那些中途放棄的人更加耀眼。 [...]

24 04, 2020

改變五個習慣,助你走向成功的康莊大道!

2021-01-04T21:21:23+08:0024 4 月, 2020|綜合|

Digit Murphy是近期最成功的女子曲棍球員與教練之一。她在1987-2011年之間在布朗大學任教,且是康乃爾大學的傑出校友。她曾擔任過加拿大女子曲棍球聯盟中Boston Blades隊的首席教練,而且帶領他們得到兩次冠軍。此外,她也曾訓練過奧運隊選手。   即使擁有這些傲人的紀錄,Digit Murphy在申請擔任布朗大學男子曲棍球首席教練時,仍失敗了。但她並不因此而灰心,反而成立了United Women’s Sports,致力於推廣女性在各種專業運動領域的活躍,並推廣性別平權。 Digit Murphy曾說:「我致力於讓身邊的人事物變得更好,並享受每個接踵而至的挑戰。就算跌倒了,只要拍拍身上的塵土,我便可以找到新的方向,整裝再出發。」   而《Forbes》撰稿人Denise Restauri整理了Digit Murphy所認為若一個人希望能變得更成功,應該停止去做的五件事情。   1.別讓他人定義你 你就是你,你每分每秒都在創造自己的故事。Digit Murphy自述,她曾經結過婚,但在四十多歲時她和一名女子墜入愛河,這使她開始面對最真實的自我,不再逃避那些她該面對並試著解決的問題。即使某個時刻你所做的決定,最後被證明是錯誤的,但至少在你做出選擇的當下,是跟隨你的心走並相信自己做了正確的選擇。因此你必須為自己發聲,並明白向身邊的人表達自己的信念與價值,這和自私完全是兩回事。   許多女性會問:「我該如何向老闆提出加薪?」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勇敢去爭取,如果老闆拒絕你的提議,你也能因此得知對於這間企業你的價值高低。若你不覺得自己的能力與價值只能得到這麼多薪水,你不需要憤而離職,但你應該開始思考自己未來的職涯規劃並做出對策。 [...]

22 04, 2020

「好運」不是與生俱來的!六個簡單的日常練習

2021-01-04T21:21:53+08:0022 4 月, 2020|綜合|

在你身邊,是不是也有所謂的「人生勝利組」呢?他們似乎總能拿到不錯的工作機會、認識到有助於職涯發展的人脈、與主管和同事能夠相處融洽,彷彿正通往光明璀璨的康莊大道……你總會羨慕他們的好運氣,並期待有一天幸運會降臨到你身上。   但《獲得幸運:成功者的七個秘密》一書的作者 Stephen Simpson認為,好運其實是可以靠自己去爭取的。他說:「如果你願意敞開心胸去看待「幸運」的定義,幸運終有一天會是屬於你的。」他長年研究後發現了幸運的人通常擁有相似的行為與信仰。因此,《Fast Company》撰稿人Stephanie Vozza據此提出了幸運的人通常擁有的六個小習慣,或許在經過練習之後,你也能夠獲得更多幸福!   1.培養直覺 Stephen Simpson提到,直覺就像是其他技能一樣,是能夠經由培養訓練而成的,並且能縮短整個問題解決的過程,從根源直接找出解方。而在培養直覺之後,接下來你所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的直覺並放膽一試。Stephen Simpson在與許多撲克牌玩家相處後發現,他們其實時常依賴直覺來決定該如何出牌,而多數時候結果都證明了當初的直覺是正確的。   2.設立你所能達成的目標 找到正確的方向,比起漫無目的向前衝還來得更重要。因此,與其好高騖遠地設立難以達成的目標,我們不如實際地去衡量自己能力所及之處,並設立可以經由努力而去實現的目標。如此一來,當我們在付諸實行時,才能更有動力去實踐,並真正往當初的目標邁進。   3.擴大生活圈 幸運的人通常都願意敞開心房,接觸全新的事物並主動去認識來自各種不同領域的人。他們也願意付出心力去經營關係,無論是在職場上或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因此他們擁有更多人脈,而這些人同時也可能幫助他們取得事業上的成就。所以請勇於跨出舒適圈,並將「認識新朋友」作為參加不同社交場合的目標之一吧!   4.抱持開放態度 [...]

25 03, 2020

草莓漸熟,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

2021-01-04T21:32:43+08:0025 3 月, 2020|綜合|

如果你去接近成功人士,就會發現,他們都是經歷過那麼多的失敗之後才成功的。 面對失敗時的兩種選擇,決定了你往後的成功與否:一種是為了下一次的成功去總結失敗的教訓,與找出成功的方法;另一種是為自己失敗找尋一大堆的藉口與理由,來解釋自己的失敗。不同的態度會導致不同的結果,為成功找方法的人最終獲得了成功,為失敗找藉口的人依然在失敗。   而那些最成功的人,往往都是是最重視找方法的人。 李嘉誠的名字可謂家喻戶曉。他之所以能夠做得那麼成功,是有一定原因的。從打工的時候開始,他就是一個通過找方法去解決問題的高手。他先是在茶樓做跑堂的夥計,後來應聘到一家企業當推銷員。做推銷員首先要有好體力,這一點難不倒他,以前在茶樓成天跑前跑後,早已鍛煉了他的體力,可最重要的,還是怎樣千方百計地把產品推銷出去。   有一次,李嘉誠去寫字樓推銷一種塑膠灑水器,一連走了好幾家都無人問津。一上午過去了,一點成績都沒有,如果下午還是毫無進展,回去將無法向老闆交代。儘管推銷頗為艱難,他還是不停給自己打氣,精神抖擻地走進了另一棟辦公樓。他看到樓道上的灰塵很多,突然靈機一動,沒有直接去推銷產品,而是去洗手間,往灑水器裡裝了一些水,將水灑在樓道裡。十分神奇,經他這樣一灑,原來髒兮兮的樓道一下變得乾淨了許多。這一來,立即引起了主管辦公樓的有關人員的興趣,就這樣一下午他就賣掉了十多台灑水器。   在做推銷員的整個過程中,李嘉誠十分重視分析問題和總結方法。這樣一來,獲得的收益自然要比別人多。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你處處留心,注意找方法,那麼人人都能成為成功者 !處處都是成功的良機 !   成功者重視找方法,而那些失敗者總是習慣找藉口,好像所有的失敗都與他們無關,都是外在條件和客觀環境造成的結果。然而找藉口是一種很不好的習慣,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應該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我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定要記得這句話: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用這句話來警示自己,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只要積極去想方法,一定能解決任何困難,也只有積極找方法的人,才能為公司做出更大的貢獻,才能得到更大的成功。   在我們的生活與工作中,遇到問題不想辦法解決,而是四處找藉口來推脫的人並不少見,但是他們這樣做所帶來的結果,就是不僅損害了集體的利益,也阻礙了自己的發展。   然而一個真正的成功者,一個真正優秀的人是只會為成功找方法,而拒絕尋找任何解釋與藉口。所以,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要以自己的信心、勇氣及全部的努力向一切困難挑戰,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這樣你最終能收穫成功。   [...]

5 03, 2020

怎樣塑造個人魅力?這七個習慣讓你被喜歡

2021-01-06T15:00:00+08:005 3 月, 2020|綜合|

對於缺乏好習慣的人,天天感覺自己很努力,其實只是看起來很努力而已,因為他不知道效率怎麼回事;時時想著怎麼樣能夠擴大自己的人脈圈,卻發現自己的圈子越來越小,因為他忽略了個人魅力這件大事…… 史蒂芬的這本《高效能人士的七的習慣》為我們送上了七個好習慣,讓「七個習慣」成為伴隨我們一身受益的行動指南。 一、積極主動 史蒂芬說,「任何個人領域的成功必須先於公眾領域的成功,妄圖在自我完善之前完善人際關係都將徒勞無功」。我的超級英雄艾力也說「最好的社交是做好自己」。當你不停地遊刃在幾個朋友之間,一次次以自己的妥協去換來他們的心滿意足的時候,你背叛的是自己的靈魂。與其如此,不如沉下心來修煉自己的品德魅力,打造自己的專業硬實力。 二、以終為始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有很多時候我們不難發現當我們做一件事情會感覺自己會越來越力不從心,這就是我們在做這件事情之前沒有堅定的方向。見證過熱愛英語教育事業的學姐,從大一開始到現在已經畢業一年,從最初的一名小小的助教到現在一名分校區的校長,以後的以後,她對這件事的堅持告訴我:從教育而終。 三、要是第一 新東方的名師艾力肯定是這個習慣的骨灰級踐行者。艾力說,他每天早上起來會把一周的計劃表給做好,首先他會把那些要去上的課,必須要赴的約確定好。其次,再去安排別的事情。 四、雙贏思維 為雙方謀福利永遠會讓自己得到更多。覺得這一點Orly 真的深有體會,我的朋友有時候會說我學東西挺快,記得也久,很大程度上可能跟我學東西的方法有關。不管是從書上得到了哪些好的句子還是從別人那裡聽了什麼精彩的故事,我會總喜歡跟我身邊的朋友分享。通過這樣分享的方式,不僅朋友也能和我一樣共享資源,自己也能再次加深理解。畢竟,檢測一樣東西到底是不是你的是她能不能為你所用。 五、知彼知己 那些喜歡跟別人講話,卻總是被別人嫌棄的人,千萬不能錯過這點。Everyone has mouth,but not everyone can speak well.這才是重點!任何人可能都不喜歡說服,但任何人都可以被引導。任何好的人際交往從有效溝通開始,有效溝通又離不開一個好的傾聽。 [...]

4 03, 2020

越活越悲慘,其實有科學根據!讓人生「走下坡」的5個思維,你佔了幾個?

2021-01-06T15:11:22+08:004 3 月, 2020|綜合|

當一個人愈發成熟後,他就會明白,努力不是萬能鑰匙,不是所有的結果都可以用努力來衡量。我見過不少苦苦打拚,很是努力的人,但我並不看好他們能走出困局,有質的改觀。原因就在於,決定一個人是在走上坡路還是下坡路,往往並不取決於努力的態度和程度,而是努力的姿勢。 所謂努力的姿勢,其實就是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思維決定了行為,行為決定了結果。在管理學和心理學領域,有很多知名的效應和理論,很多年來,一直在指導和影響著很多人。這些理論和效應,都可以劃入「思維模式」的範疇。 總結來看,有這麼5種效應,很容易消耗掉一個人的努力,導致其人生越忙越糟,越走越低。 螃蟹效應(格局小,眼界窄) 抓過螃蟹的人或許都知道,當抓到一隻螃蟹將其丟進竹簍裡時,一定要將蓋子蓋上,因為它會爬出來。但是,等到多抓到幾隻以後,蓋子就不必再蓋上了,因為這時候裡面的螃蟹是不會再爬出來的。我們總說,人多力量大,可為什麼螃蟹的數量多了以後,它們反而爬不出來了呢? 這是因為螃蟹這種生物是沒有團隊合作意識的,更為準確地講,它們都很自私,見不得別人好。當多只螃蟹在一起時,它們都想爬出去,一隻螃蟹向上爬,下面的同伴就會用自己的兩個大鉗子把它拉下來,踩在它的身上往上爬,互不相讓。這就是「螃蟹效應」。 在現實生活中,這種「螃蟹」式的人不在少數,看到身邊的人混得比自己好時,往往並不是祝福和支持,而是在暗地裡使絆子,想方設法將對方拉下來,幹著損人不利己的蠢事。 我好了,你不能比我好;我不好,你更別想比我好。這種狹隘的格局和心胸,短淺的眼界,注定會讓一個人永遠只能在泥潭里摸爬滾打,滿身泥漿,就是出不來。他們不明白,身邊的人變好了,自己也有可能會變好,大家好,才能越來越好的道理。 破窗效應(不思悔改) 美國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於1969年進行了一項實驗: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一輛停在加州帕洛阿爾託的中產階級社區,而另一輛則是停在相對雜亂的紐約布朗克斯區,並且將車牌給摘掉,將頂棚也給打開了。結果,這輛車當天就被偷走了,而停放在帕洛阿爾託的那一輛,放了一個星期也無人理睬。後來,實驗者用錘子將這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果僅僅過了幾個小時,它就不見了。 以這項實驗為基礎,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效應」理論: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無法得到及時維修的話,那麼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在這種無序的氛圍下,犯罪就會滋生、猖獗。這個理論其實是很容易理解的,用我們的文化來解釋,就五個字:破罐子破摔(編按:不思悔改)。在生活中,這樣的場景是非常多見的。 比如說,樓道裡的一個角落,本來是很乾淨的,但有人為省事將垃圾堆放在這裡,不及時清理的話,往往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垃圾被扔過來,久而久之,這個角落就成了垃圾堆。再比如,你去別人家做客,如果對方家裡很乾淨,你一定會想要換鞋,但如果他的家裡很髒亂,就不會讓人有換鞋的念頭。 人生也是如此!你今天想偷懶,明天就會更想偷懶,結果就會越混越差,時間久了,你就更易破罐子破摔,心想反正都這樣了,再努力估計也沒希望了。請時時刻刻保持警醒,做事別混日子,做人別做爛好人,人生中的某些破窗一旦開頭,結果往往很難想像。 鱷魚效應(不懂得及時止損) 如果一條鱷魚咬住了你的腳,你會怎麼辦呢? 來看看經濟學上比較知名的「鱷魚效應」:一條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這個時候你試圖用手將腳從鱷魚的嘴裡拉出來的話,結果很可能是你的手也會被鱷魚咬住。所以,當下最明智的選擇,是放棄被咬住的腳,不然你會失去更多,後果更可怕。 這個所謂的「鱷魚效應」,其實講的就是:及時止損。很多時候,現實是很殘酷的,有些東西,你必須要懂得放下和捨棄,放棄的時候,要做到當斷則斷,千萬別心存僥倖。 比如說,一份工作做了很多年都沒有起色,或者在一家公司待了多年,也沒有突破。如果你自身沒有太大問題,那麼就很可能是行業或公司的問題。這個時候,你就要果斷離開,不要想著我都在這裡經營這麼年了,這樣放棄是不是很不划算。 帳不能這麼算,在錯誤的路上堅持越久,你離想去的地方就會越遠。同樣的道理,有人在一段感情裡投入了很多,但這並不是你堅持這段感情的理由。人生路上,不是所有的努力和堅持,都是對的,都是第一次走,誰也無法保證都走對,錯了就及時調整。這一點特別重要。 羊群效應(人云亦云,沒有主觀思考) [...]

27 12, 2019

【訓練思考力,先從清理阻礙開始】

2021-01-06T16:13:32+08:0027 12 月, 2019|綜合|

【訓練思考力,先從清理阻礙開始】 「我該如何訓練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 我想這個問題需要分兩步進行回答。第一步是,我該如何破除「深度思考」的阻礙?第二步是,我該如何訓練並養成深度思考的習慣?今天這篇文章要回答的正是這第一步,即:我該如何破除深度思考的阻礙? 心理學家們將人類的思考模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快思考,一種是慢思考,它們也被簡稱為系統1和系統2。   系統1(快思考)是依賴直覺的、無意識的思考系統,系統2(慢思考)是需要主動控制的、有意識進行的思考系統。 在人類的決策行為模式中,兩個系統都會發揮作用,但是,由於系統2的懶惰,很多時候系統1會占據主導地位,但是系統1的直覺式思考模式又存在種種缺陷,非常容易導致我們在決策中的偏見和失誤。 因此,如果我們需要通過啟動系統2而進入深度思考,就必會遇到很多阻礙,這些障礙會讓我們淺嘗輒止,無法更深一層。   現代人普遍一大阻礙:随時在线 通訊軟體的普遍,工作或生活上,經常時不時收到訊息,或是自己主動去找訊息。不只被迫打擾,我們還常常會尋求「主動打擾」 那我們又該如何破除「隨時在線」這一習慣呢? 可以通過設定專門的「離線時間段」來改變這一習慣,一共有如下三種模式。   離線模式1:設定每天專屬的「離線思考」時間段 找出一天中大腦表現最好的時間段(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大腦在哪個時間段表現最好,可以試著把安靜的一小時安排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然後進行觀察),然後在這段時間裏進行離線思考和工作。 作家村上春樹就要求自己每天創作10頁,每頁寫400字。不管外界發生什麽事情,他都會雷打不動地把這4000字寫完。這個思考寫作的時間段就是他的每日「離線時間段」。   離線模式2:設定每周的「離線思考日/半日」 在每周的某一天/半天固定做同一件事 [...]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