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03, 2020

眼界決定境界,思維決定行為

2021-01-06T14:58:34+08:007 3 月, 2020|綜合|

天下最難的有兩件事:一是把別人口袋裡的錢放到自己的口袋裡。二是把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放到別人腦袋裡!我們缺金錢,實際上缺的是與時俱進的觀念。思維觀念的固執、僵化、墨守成規,是貧窮的根源。任何真理是變化的,任何優勢都是暫時的。我們身邊並不缺少財富,而是缺少發現財富的眼光!觀念的改變並未改變事物本身,改變的只是對事物的認識,但觀念可以改變人,人可以改變現實。   做人重要的是品格、品質、思想觀念。孩子貧窮是做父母的責任,他成長的過程里,父母沒給他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父母的思維方式、教育方法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線!父母有什麼信念,孩子就會有什麼思想觀念。父母播下一個行動,孩子收穫一種習慣;父母播下一種習慣,孩子收穫一種性格;父母留下一種性格,孩子收穫一種命運。父母的思想,語言,行動,影響孩子的性格,思維,習慣。   性格會影響人生。壞的習慣不抑制,修正,不良的習慣隨時改變人生走向。人往往難以改變習慣,長期形成的習慣制約、阻礙你自己的發展空間!要不斷的更新自己的觀念,並且拋棄舊觀念!正確的信念決定思維,超前思維決定心態,良好的心態決定行動。只有改變觀念,敢於和命運抗爭!如果事情無法改變,那就改變自己;如果無法說服他人,那就想法說服自己。如果山過不來,那我們就繞過去!戰勝和改變命運靠毅力,勝出者往往不是能力而是觀念。   思想有多遠,你就能夠走多遠。阻擋你前進的不是高山大海,而往往是自己鞋底一粒小小的沙粒!當你抓住一件東西總不放時,或許你永遠只會擁有這件東西,如果肯放手,便獲得了其它選擇機會。舊觀念不放棄,新觀念難產生!在這個世界有兩難:一是改變別人,二是改變自己。要求別人很痛苦,那改變自己應該很快樂。要改變別人,先改變自己!為改變以後的命運,先改變現在的觀念!熟悉的習慣,熟悉的路線,熟悉的日子裡,永遠不會有奇蹟發生。改變思路,改變習慣,改變生活方式!但更要放棄過去的無知,愚昧、偏見。   我們的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寬!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改變可以改變的一切,適應不能改變的一切!你沒找到路,不等於沒有路,你想將來要得到什麼,你必須現在應該先放棄什麼!今天生活工作中的錯誤和錯折,要知道這一切都是暫時,烏雲永遠遮不住微太陽的光輝!命運把人拋入最低谷時,往往是人生轉折的最佳期。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做好自己的事情。 想干總會有辦法,不想干總會有理由!成功是優點的發揮,失敗是缺點的累積。對於生活中的事,喜歡它那就享受它,不喜歡它那就避開它,避不開那就改變它,改變不了那就接受它。別人接受不了是你的觀念,別埋怨他們,時間讓他們理解,讓結果來證明。無法改變現實,可以改變我們的觀念;無法改變事情,可以改變我們的心態;無法改變別人的看法,可以改變自已的想法!無法改變風向,我們可以調整風帆;無法左右天氣,我們可以調整心情。要想事物發展變化,首先自己改變,只有自己改變,才可改變現實。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只有戰勝自己,才能戰勝困難。   #星澤國際 #游祈盛 #唯有思維領先才能行動決勝 #敢行動帶出新的人生  

4 03, 2020

越活越悲慘,其實有科學根據!讓人生「走下坡」的5個思維,你佔了幾個?

2021-01-06T15:11:22+08:004 3 月, 2020|綜合|

當一個人愈發成熟後,他就會明白,努力不是萬能鑰匙,不是所有的結果都可以用努力來衡量。我見過不少苦苦打拚,很是努力的人,但我並不看好他們能走出困局,有質的改觀。原因就在於,決定一個人是在走上坡路還是下坡路,往往並不取決於努力的態度和程度,而是努力的姿勢。 所謂努力的姿勢,其實就是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思維決定了行為,行為決定了結果。在管理學和心理學領域,有很多知名的效應和理論,很多年來,一直在指導和影響著很多人。這些理論和效應,都可以劃入「思維模式」的範疇。 總結來看,有這麼5種效應,很容易消耗掉一個人的努力,導致其人生越忙越糟,越走越低。 螃蟹效應(格局小,眼界窄) 抓過螃蟹的人或許都知道,當抓到一隻螃蟹將其丟進竹簍裡時,一定要將蓋子蓋上,因為它會爬出來。但是,等到多抓到幾隻以後,蓋子就不必再蓋上了,因為這時候裡面的螃蟹是不會再爬出來的。我們總說,人多力量大,可為什麼螃蟹的數量多了以後,它們反而爬不出來了呢? 這是因為螃蟹這種生物是沒有團隊合作意識的,更為準確地講,它們都很自私,見不得別人好。當多只螃蟹在一起時,它們都想爬出去,一隻螃蟹向上爬,下面的同伴就會用自己的兩個大鉗子把它拉下來,踩在它的身上往上爬,互不相讓。這就是「螃蟹效應」。 在現實生活中,這種「螃蟹」式的人不在少數,看到身邊的人混得比自己好時,往往並不是祝福和支持,而是在暗地裡使絆子,想方設法將對方拉下來,幹著損人不利己的蠢事。 我好了,你不能比我好;我不好,你更別想比我好。這種狹隘的格局和心胸,短淺的眼界,注定會讓一個人永遠只能在泥潭里摸爬滾打,滿身泥漿,就是出不來。他們不明白,身邊的人變好了,自己也有可能會變好,大家好,才能越來越好的道理。 破窗效應(不思悔改) 美國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於1969年進行了一項實驗: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一輛停在加州帕洛阿爾託的中產階級社區,而另一輛則是停在相對雜亂的紐約布朗克斯區,並且將車牌給摘掉,將頂棚也給打開了。結果,這輛車當天就被偷走了,而停放在帕洛阿爾託的那一輛,放了一個星期也無人理睬。後來,實驗者用錘子將這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果僅僅過了幾個小時,它就不見了。 以這項實驗為基礎,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效應」理論: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無法得到及時維修的話,那麼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在這種無序的氛圍下,犯罪就會滋生、猖獗。這個理論其實是很容易理解的,用我們的文化來解釋,就五個字:破罐子破摔(編按:不思悔改)。在生活中,這樣的場景是非常多見的。 比如說,樓道裡的一個角落,本來是很乾淨的,但有人為省事將垃圾堆放在這裡,不及時清理的話,往往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垃圾被扔過來,久而久之,這個角落就成了垃圾堆。再比如,你去別人家做客,如果對方家裡很乾淨,你一定會想要換鞋,但如果他的家裡很髒亂,就不會讓人有換鞋的念頭。 人生也是如此!你今天想偷懶,明天就會更想偷懶,結果就會越混越差,時間久了,你就更易破罐子破摔,心想反正都這樣了,再努力估計也沒希望了。請時時刻刻保持警醒,做事別混日子,做人別做爛好人,人生中的某些破窗一旦開頭,結果往往很難想像。 鱷魚效應(不懂得及時止損) 如果一條鱷魚咬住了你的腳,你會怎麼辦呢? 來看看經濟學上比較知名的「鱷魚效應」:一條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這個時候你試圖用手將腳從鱷魚的嘴裡拉出來的話,結果很可能是你的手也會被鱷魚咬住。所以,當下最明智的選擇,是放棄被咬住的腳,不然你會失去更多,後果更可怕。 這個所謂的「鱷魚效應」,其實講的就是:及時止損。很多時候,現實是很殘酷的,有些東西,你必須要懂得放下和捨棄,放棄的時候,要做到當斷則斷,千萬別心存僥倖。 比如說,一份工作做了很多年都沒有起色,或者在一家公司待了多年,也沒有突破。如果你自身沒有太大問題,那麼就很可能是行業或公司的問題。這個時候,你就要果斷離開,不要想著我都在這裡經營這麼年了,這樣放棄是不是很不划算。 帳不能這麼算,在錯誤的路上堅持越久,你離想去的地方就會越遠。同樣的道理,有人在一段感情裡投入了很多,但這並不是你堅持這段感情的理由。人生路上,不是所有的努力和堅持,都是對的,都是第一次走,誰也無法保證都走對,錯了就及時調整。這一點特別重要。 羊群效應(人云亦云,沒有主觀思考) [...]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