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管理、人資、教育訓練、成長、成功經驗、企業輔導、團隊建設…等多項商業職場必備技能,您不可不知!

7 04, 2021

壓力來只能一團亂嗎?幾個提醒,更優雅順利的生活

2021-02-26T21:13:27+08:007 4 月, 2021|綜合|

出了社會工作,我們往往都想要往上爬,能否順利升遷和加薪,我們需要不斷努力的進修自己和工作來取得。但升遷後,你所擔負的責任也變得更多,龐大複雜的工作量常常壓著自己喘不過氣?然後假設結了婚,有了孩子,還購置了新屋或新車來實現成家的夢,貸款負擔也讓你時常錙銖必較,無法隨心所欲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接踵而來的壓力之下,你的身心幾乎不堪負荷。   而《Fast Company》撰稿人Gwen Moran提出了一些方式,幫助你在面臨極大壓力之下,勇敢面對問題所在並且調整心態,以維持高生產力與效率的工作表現。   1認知到哪些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人若感到焦慮,有部分原因來自我們心中認為「自己無法掌控這些事情」的想法。因此當情況轉變且並非我們所能控制的時候,我們若能學會去適應這種狀況並調整自己的心態,有助於降低不安的情緒。當我們的父母生了場大病,我們畢竟不是醫生,無法控制他們的病情,但我們能嘗試著用更好的態度去面對臥病在床的父母,早點下班到醫院陪陪他們,並且轉個念去思考,也許這正是修復親子關係的好時機!   2認知到哪些是「必須做的事情」 在生活當中,我們同時是子女、父母、伴侶、下屬、上司……,需要完成許多事才能扮演好這些角色,而對於有完美主義的人來說,他們可能會因為求好心切,而帶給自己極大的壓力。或許,你該問問自己哪些才是你必須且立刻需要完成的任務?有哪些事你其實可以晚點再完成,或甚至不用做也沒關係?   例如,你真的需要在這次出差就一次造訪三個城市的客戶嗎?有些工作是否能夠交派給下屬以節省自己的時間?先列出事件的優先順序,並且體認到自己該把時間與心力花在哪些真正重要且必須的事情之上,再去思考是否有餘力能承擔更多責任吧!   3暫時接受「你已經夠好了」 「完美主義」能讓你在心裏不斷鞭策自己前進,進而追求卓越。但在你已經蠟燭兩頭燒的情況下,你或許可以先試著接受:自己已經做得夠好了!當你把大量時間放在你擅長的事情上面,並希望能達到他人眼中的100分時,你能拿來完成其他任務的時間就大幅縮減,也因此導致你有精疲力竭、焦頭爛額的感受。是時候接受自己先做到80分就好,並把多餘心力分配到其他事情上面了。     4選擇性分享自己的生活細節 你該告訴上司你的父母生病了嗎?你該告訴同事,自己正在處理離婚事宜嗎?你該把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向哪些人傾訴,又該告訴他們多少?如果突如其來的情況會使得你需要改變工作習慣,甚至每天都得提早離開辦公室的時候,也許你該與主管訴說這些情況,並協商可能的解決辦法。但若是與同事分享過多自己的生活細節,則可能招致閒言閒語,而使自己更加心力交瘁。 [...]

31 03, 2021

成為好的領袖,先學習收服人心

2021-02-26T21:06:13+08:0031 3 月, 2021|綜合|

  你覺得什麼才是成為一個卓越領袖的關鍵呢?一個普通的領導者,利用權力和位置打壓,讓員工不得不服從;卓越的領導者則懂得運用手腕,讓員工被治得服服貼貼,不用多說什麼,全都會自動自發地幫老闆把事情做好。那麼要怎麼做,才能毫不費力抓住員工的忠心呢?   這些想法可以幫助你:   1. 向員工傳達未來的願景 作為一個領導者,有一件事比高瞻遠矚還要來得更重要,那就是懂得如何表達內心的願景和展望。你有遠見,但不代表你的員工一樣眼光久遠,懂得你的看法;因此,你應該把重點放在如何塑造更好的公司景象。   領導者必須學會勾勒、並向他人表達公司未來的理想形象,讓員工感覺到他們是為何而工作、他們正在做的工作是如何造就更偉大的願景。   2. 分享領導權與控制權 如果一直採取專制的做法,不肯放手,將很難培養高度信任、高創造力以及開放的溝通模式。當你願意信任你的團隊、並樂於適時將主控權交給他們,你會很驚喜的發現,你多了一份強而有力的依靠,同時你也擁有更多的時間與自由,可以去從事更重要的任務。   3. 讓大家更好 偉大的領導者深諳一個簡單,卻重要的道理─比起利用自身的地位、力量來獲得個人利益與特權,謙卑才是他們本身最有利的資產。 因此,偉大的領導者並不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而是關注著所有人。他們致力於創造良好的制度與環境,就是為了讓周圍的人過得更好、有機會跟自己一樣更接近成功。   [...]

24 03, 2021

想要吸取到更多好事?訓練自己做個高EQ的人

2021-02-26T21:02:10+08:0024 3 月, 2021|綜合|

  許多人就像一塊好的磁鐵,總是容易吸引到許多好事、貴人的幫助,這些人有個共通點就是EQ都不錯。那麼為何擁有高EQ的人做起事來成功的機率往往比別人多出許多呢?多數人一心只想要趕快達成目標,卻忽略了許多小細節。我們不妨參考一下高EQ的人通常具備哪些比別人容易成功特質,讓他們做起事來較容易事半功倍吧!   1.較容易取得發展機會 當你願意發揮高EQ與他人友善的交流、溝通,建立良好關係時,當彼此相談甚歡時,就會願意分享更多資訊與提供各式各樣的機會讓你嘗試。   2.較容易得到原諒 倘若一直以來都以高EQ待人,相處過程十分融洽的話,較容易取得他人的信任。若不小心犯錯,也較容易得到對方的寬恕,因為對方信任你,相信你只是一時不小心而出錯,也就比較願意再給一次修正的機會。   3.較能成功帶領團隊 身為領導人,若擁有高EQ,能夠以友善溝通代替責罵的話,較能博得團隊的尊敬,團隊也較願意信服於你。當遇上麻煩時,因為大家相信你的能力,就會願意聽從你的指示,相信你能夠帶領大家突破難關,向成功邁進。   4.目光看得較遠 高EQ的人知道,領導企業前進的過程就像一趟冒險旅程,想通往成功之路,必須先突破重重難關。所以在面對企業的起伏時,擁有高EQ的領導人會告訴自己,將目光放得遠些,不必執著於眼前的壁壘,並隨時保持中立,才能客觀看待問題,找出因應之道。   5.較能夠洞察情勢 相較於其他人,擁有高EQ的人通常較有耐性,能夠沉住氣觀察情勢。此外,許多高EQ的人也同時具備旺盛的好奇心,透過不斷詢問「為什麼」吸收更多資訊,在面對不同的情況時,也能夠比他人更善於洞察與分析事情。   不要再只重視聰明智商,相對地,這是一個人與人社交和溝通更為頻繁的社會,情緒智商力是更重要更致勝的訓練。相信對於提升自我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成功之日也會指日可待。   [...]

17 03, 2021

想要有能量專注的活在當下,該怎麼做更好

2021-02-26T20:56:44+08:0017 3 月, 2021|綜合|

  你厭倦自己的心靈總是容易受挫、厭倦了自己無法專注做事,總是東想西想三心二意嗎? 高曼是位著名的心理學家與作家,曾任教於哈佛大學,在世人以IQ來選材衡量一個人的優劣之際,提出了EQ才是評判一個人心智是否成熟的依據,顛覆了以往只強調智商的觀念。   直至今日,EQ仍然被廣泛的討論與重視,後來高曼又提出了另外一個現代人必須擁有的心智能力,那就是專注力,他更以此為題出了一本書《專注的力量》。   專注力是「縱觀全局的覺察能力」 不過,在高曼的定義裡,專注力不只是將注意力放在眼前的事物上,而是一種「縱觀全局的覺察能力」,不是短暫的關注一件事物,而是持續的注意力。   不少人常常只專注於某件事而遺忘了大局,造成自己雖然完成了一個又一個任務,卻不知道自己將會朝何處前去。但高曼的專注力指的是「由內而外充分凝聚後,能讓人全方位觀照自己、掌握環境的能力。」   高曼的三種專注力 因此在高曼的書中,專注力總共分成三種,第一是對內的專注,也就是對事情的專注力,能夠協助直覺和價值觀的判斷,在事情的決策和成果上提供極大的幫助。   第二是對他人的專注,培養這種專注力可以使自己順利建構人際關係,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也能更加融洽。   最後一個是對外的專注,其實就是對生涯的專注力,我想這一種是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專注力,有了它我們才能不被快速變遷的世界影響,朝自己想去的方向前進,並且在最後抵達憧憬的目的地。   高曼認為專注力越來越重要的原因是,這個強大的心智能力可以使一個人的成就和成功機會大幅提升,經過研究他發現,自我覺察是專注力不可或缺的元素。   [...]

10 03, 2021

與富有的距離,竟然在於這幾種生活作息

2021-02-26T20:51:44+08:0010 3 月, 2021|綜合|

  你知道許多人有錢,能得到他們想要得到的,不只是因為他們抓到機會,取得好的優勢,更重要的根基在於每一天基礎打底的生活作息。良好的生活作息不但能夠集中專注力,更能培養企圖心面對工作上的種種挑戰。   如果你也想擁有財富,可以看看以下十個致富者所歸納的生活作息。   1.隨時保持理智和冷靜 想要致富,先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作家Tom Corley為了要撰寫他的新書”Rich Habits”特別訪問了233個有錢人士,經過這段時間的研究和訪談,他深信致富的關鍵之一在於良好的情緒管理。   Tom Corley認為,讓情緒左右自己的思維,會讓自己的判斷力下降半成,如此一來若碰到重要的事情或難關,將會降低自己的決策判斷力。因此社會上的富翁之所以能夠致富,就是因為他們在面對任何難關時,都能夠保持理智,才能做出最正確的判斷。   2.確立自己的目標並實際付出行動 時時立定計畫並且身體力行也是致富的要素。許多企業家一心渴望成果,然而所謂的成功是需要積沙成塔,並且在每一次的任務上全神貫注才能達成。如果能夠在面對每一個任務時都十分確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並且心無旁騖,給予實踐,這就是平凡的企業家與成功的企業家之間的差別。   3.每天給自己列一張必做清單 許多社會上的富翁都會為自己列出當天的「必做清單」,所謂的必做清單就是當天必須要完成的工作,不能拖延。   在列清單時,不要太過理想化,把時間塞得太滿,或是給自己太多艱鉅的任務,而是要根據實際狀況,以及根據對於自己的了解,確實的排出一張清單,並且在時間內完成。如此一來,便能督促自己工作時不要懈怠,並且讓自己每一天的思緒更加清楚,離成功更進一步。 [...]

3 03, 2021

有些方式,可以讓我們離成功近一點

2021-02-26T20:47:19+08:003 3 月, 2021|綜合|

  成功,說近不近,說遠也不遠,關鍵在某些細節和思維,打開了離你就不遠。Andre Bourque擔任多家企業、品牌的廣告撰寫人、內容及公關策略顧問,在《Entrepreneur》中分享了5個想做創業家的人,該學習的理念。   1. 別一時衝動做出決定 不論你是剛起步,或是正值事業顛峰的創業公司,都免不了要面對高風險的決策,當你越投入在工作上,你的情緒很容易讓你失去理智。「創業的人往往很熱衷於此,而不論他們事業高低起伏,都很容易在當下就做出決定。但也請你告訴自己──說不。」身為YapStone(金融科技公司)的執行長Tom Villante建議。   因為身為領導階級的人,必須在事前衡量、預測事情結果和種種變數,才做出決定。「情緒性的決定往往導致不理想的後果。缺乏智判斷,你承受的風險可能會更高。別因為一時興奮做出決定,你還得花些時間反思,為這個決定找出可行的理由、證據,再盡可能做出最好的決定。」   2. 失敗之中,都藏著利益 或許「擁抱失敗」對於創業家們是時有所聞的。或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等等的話來告訴人們不要因此自責。但比起接受結果、接受自己的不足,失敗其實有更多好處、利益。   失敗讓我們從錯誤中學習,許多企業方面的專家也深感認同。失敗讓我們學習,並懂得再次面對時,做出正確的選擇。失敗甚至能讓你重新出發後,更容易、更輕鬆掌握你的新目標、計畫。   3. 恐懼會一直存在 許多未能走上創業這條路的人,主要原因是恐懼。可能你也聽過不下百次的創業失敗的例子。光是這些就能打退許多懷有這樣夢想的人,但若你對創業感到無比熱愛,或是你終於找到了你喜歡的事物,相信你一定能找到解決的方法。然而,「恐懼應該伴隨著你的日常生活,但不要讓它控制你。」創辦Yes [...]

24 02, 2021

放掉執著吧!也等於放掉不必要的包袱

2021-02-26T21:14:40+08:0024 2 月, 2021|綜合|

  為什麼我們總會看見很多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呢?對於這個問題,《別跟情緒過不去》這本書,給了很棒的解釋。   一個人會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原因通常都在於事與願違,簡單的說,就是外在發生的事件,不如自己的心意,然後一時之間,各種情緒就表現出來了。   《別跟情緒過不去》的作者亞伯·艾里斯提到,絕大多數人對於情緒的忍受力這麼低的原因,通常都來自於心中有三個揮之不去的「一定」。   這三個心裡「一定」的想法,就是造成一個人的忍受力極低的原因。   1.我「一定」要把事情做好,得到別人的認同,否則我就是沒有用的人 簡單的說,就是把自己的好與差,建立在別人的認同之上。   有些人判斷自己好與不好,取決於自己對自己的看法。而有些人判斷自己好與不好,則是建立在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假如你問一個人,問他怎樣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個表現優秀的人的時候,對於某些人來講,他無法直接回覆你。因為他可能會說:「我不能肯定,或是,我不知道。」會這樣回答的人,他靠得可能是外界的資訊,來評斷自己的好壞優劣。   例如,當主管拍拍他的背,誇他表現得好的時候,或是他被升職了;這個時候,他會覺得自己是個表現得很好的人。這種人,我們稱為「外界判定型」的人。   還有另一種人,當他們表現得不錯的時候,他自己會知道。如果他們覺得自己表現得不好,那麼,無論你怎麼誇他、稱讚他,他還是無法肯定自我。這種人,我們將他稱為「自我判定型」的人。   [...]

19 02, 2021

改變一個習慣,可以幫助「人生復原力」

2021-02-26T20:37:21+08:0019 2 月, 2021|綜合|

當你遇到壓力時,你身心的復原力好嗎?   「復原力」(resilienc)是一個特別的概念。Resilience 帶有「回彈」的意思,代表克服困難(如戰勝病魔)的恢復力,又譯為「自我回復力」、「韌性」。 從過去到現在,精神醫學的主流觀念都認為「人的抗壓性很低」。於是人們開始反省這種負面的想法,推廣「復原力」的概念。過去的精神障礙治療與研究,重視的都是人的弱點、缺點、缺陷等不好的一面,也就是所謂的「脆弱性」。舉例來說,當醫界發現憂鬱症患者的大腦缺乏血清素,便開始研究是否患者本身的抗壓性太低,才會導致這個結果。   美國發展心理學家艾美.維納(Emmy Werner)在夏威夷群島的其中一個島上,針對曾在圍產期(懷孕二十八周開始到出生後七日)遭遇困境的嬰兒進行追蹤研究,調查其從嬰兒成長至成人的整個發育過程。圍產期遭遇的困境就是剛剛提及的「脆弱性」。   結果顯示,六百九十八名調查對象中,有兩百零一人擁有明顯的危險因子,脆弱性十分強烈。不過,兩百零一人中約有三分之一,成長為身心健全的大人。由此可見,圍產期的問題不一定會阻礙成長過程。   復原力代表的是人類克服逆境的可能性。只要誘發出這個潛能,就能避免心靈被擊垮,維持穩定且堅強的健康心理。   培養復原力的注意事項 講解復原力的精神醫學與心理學教科書有好幾本,然而,不可否認的,這些書籍內容只限於講解,缺乏可應用於日常生活的具體建議。   從事顧問工作的久世浩司出版過不少與復原力有關的書籍。他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建議一般人如何提升復原力。根據他的論點,以下這些習慣有助於提升復原力:   一、當天斬斷負面連鎖──透過運動或旅行轉換心情。 二、每次感受到壓力就當鍛鍊復原力──感謝家人。 [...]

17 02, 2021

「不用苦苦相逼」就能成交!善用這4種說服技巧

2021-02-17T16:05:11+08:0017 2 月, 2021|綜合|

  《富比世》作家Jason Nazar認為,「說服」是用來達成雙贏的局面,而「操控」則是強迫別人去做一些不關自己利益的事。銷售員該掌握的是說服的藝術,而非操控的手法,才能讓願者上鉤。以下四個技巧,讓你當個聰明說客。 一、順著對方推理 「以毒攻毒」是一個絕佳的說服技巧,根據美國《個性和社會心理學》雜誌研究證明,使用和對方相同的推理邏輯,更有說服力。因此,如果客戶講話很有邏輯,那就順著他;如果客戶靠情緒、感覺做決定,那就用感性的論點影響他。   比如,客戶正猶豫是否要更換合作十年的供應商,因為雙方除了談生意以外,長期下來也建立起夥伴情誼。客戶以感性做決定,那銷售員就不能過於理性,例如提出:「換成我們,你可以減少10%的製造時間。」這句話可能不會奏效。你可以改說:「我完全可以理解,但我們願意努力提供相同水平的互信和幫助。合作的第一年,我們會免費增加一位客戶經理給您,以確保過渡期順利,讓您安心。」   二、讚美對方思維 說服過程中,如果你同意客戶所言,就用稱讚的語氣來表現,例如:「你真是花了很多心思研究。」《個性和社會心理學》雜誌分析,認為自己充分掌握資訊的人會比較有信心做決定,換句話說,如果銷售員讚美和認同客戶的努力,客戶會覺得自己確實掌握很多資訊,然後更相信自己做的決定。由於銷售員和客戶的認知相同,只要順水推舟一下,就可以抓住客戶的心。   想像客戶對你說:「我們明年預計成長150%,而你的軟體具備靈活性,很吸引人。」而銷售員應該回答:「你們真的非常清楚公司成長需要的能力。」這句話彷彿一個認證,客戶將更加相信選你是個好決定。   三、適時提出反駁 說服不等同於一味迎合,銷售員甚至可以反駁客戶。根據107份研究結果(20,111位受試者)的整合分析,比起一言堂,兩種看法交錯比較更有說服力 。不過,這個技巧的關鍵是,你還要把你的反駁再反駁回來。   例如,銷售員對客戶說:「其實,我們的會計軟體無法讓你的客戶手動操作帳戶,你一定對這個感到好奇對吧?」把自己的底牌攤開在桌上,使客戶更信任你。銷售員看似提出了產品的缺陷,但接著可自我反駁,把缺陷化做特色。「因為我們追求自動化和定期結算功能,一旦設置好,就不用擔心付款問題,系統也會自動寄發票到電子郵箱,客戶不必再次登入平台查看。」   這個技巧看似反駁,實質上是讓銷售員主動把客戶的疑慮點出來,先自我反駁然後解決掉,這會比等客戶問才回答,更有說服力。 [...]

20 01, 2021

相信自己,從這7件事開始

2020-12-30T17:05:09+08:0020 1 月, 2021|綜合|

  想想人生中那些值得你信賴的人?他們是不是都有能力,好像都能充滿活力得完成每一件事。如果自己也能成為那樣的人有多好?相信自己做得到是多棒的一件事!   出版過75本關於管理與領導書目的Peter Economy,在《Inc.》雜誌網站上提到7個相信自己的方法,帶我們開啟相信自己的旅程。   1.實現目標 完成目標讓我們為感到開心。立定一個每天或每周可以實現的目標帶我們走向成功也讓我們相信,我們可以更大的事。   2.讓自己圍繞在正向能量裡 老是待在那些讓自己沮喪的事旁邊無法替自己感到開心。讓自圍繞在正向和快樂的人周圍,盡量去除負面能量—像是從不說正面事的人。   3. 感受成就與熱情 每當你達成一件事—無論一開始是多小的事—感受你的成就,想想做這件事時你有多熱在其中,並投注那股熱情。   4. 分享你的專長 你是某項專家嗎?每個人都有至少一件有熱忱且在行的事。將你的專業與別人分享—幫助其他人學新的技能,也幫助我們更相信自己。   [...]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