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一動(Global Mobile)董事長兼執行長何薇玲曾在美國工作,有天總經理找她面談,告訴她公司決定拔擢另一位優秀同事為經理。何薇玲不平地說:「公司交辦的任務,我一向全力以赴,能力也不比別人差,為什麼不是我?」

「因為平時開會,我很少聽妳表達意見,如果升妳當經理,妳知道如何和部屬溝通、激勵士氣嗎?需要跨部門協調時,妳可以順利完成任務嗎?我沒看到妳表現出溝通能力,所以,很抱歉,這次不能升妳當經理,」總經理這麼回覆。

 

那天,何薇玲領悟到,想在職場中出人頭地,只靠埋頭苦幹是不夠的,一定要學好「如何與人溝通」的能力。

 

溝通基本原則:掙、興、享

身為經理人,想改變溝通方式,最好學習如何「說自己的故事」。溝通的基本原則有3項:掙(earn)、興(exciting)、享(share)。

1.掙:掙得資格。從人生的學習與經驗中,為自己「掙」得現身說法的資格。

2.興:印象深刻。人生經驗中,自己印象深刻且感到興奮的題材或親身經歷的故事。

3.享:願意分享。對於某個故事或題材,具有與其他人分享的渴望。

 

切記,述說自己的故事,永遠比說教更具吸引力!

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有個獨樹一格的處世技巧:設法在談話一開始,問些溫和的問題,讓對方回答「是、是(對、對)」。這麼做的目的在於,先讓對方認同自己,接著再提出自己的看法,巧妙地將話題引導到原本設定的方向。如此一來,原本與自己意見相左者,竟會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幾分鐘前還堅決否認的主張,最終雙方取得共識,順利達成合作的目標。

 

雙漏斗溝通法:讓別人接受你的意見

無論是在職場上或生活中,人們經常會碰到與他人意見不同的情形,一聽一說之間很容易擦槍走火,究竟如何在兼顧對方的面子的情形之下,表達自己的想法?試試雙漏斗溝通法。第一步就是不打斷別人的發言,了解對方「為什麼這麼說」,並且為對方的想法找到一個證據,以示專心聆聽對方說話。接著,在發表己見前,先說「緩衝句」,再說「支持自己想法的一個證據」,將「自己的想法」放在最後才說。

 

這個方法也適用於表達不同的意見。先以友善的態度,了解對方在說什麼,再說出自己的看法,切勿脫口說出「但是/可是/不過/雖然/然而」等字眼,因為這代表「否定」的意思,很容易引起對方情緒反彈。此外,由於自己想說的是與對方相反的意見,所以千萬別說「我同意」「你說得對」等場面話,以免給人虛偽、敷衍的感覺。

 

比較理想的做法是,在聽完對方意見後,不妨說些「緩衝句」,例如「我了解你的感受」「你的想法很有創意/很環保/很深入/很積極」等,取代「我聽到你說的」「我知道」等含糊語句,一方面表示專心聆聽對方,另一方面則針對「內容」予以友善的回應。

 

最後,在表達不同於對方的想法前,先說出一個佐證自己想法的證據,例如統計數字、實例或展示品,接著描述「這個證據顯示」的事實,最後再說「因此,我認為……」。以客觀事實取代主觀意見的開場白,通常可以降低對方的戒心與反彈,也能在兼顧別人的面子之下,溫和地表達己見。

 

 

傾聽、表達,贏得合作

良好的溝通能力,是贏得他人合作的關鍵技能。一個擁有圓融的溝通能力的人,至少能夠達成以下3件事:

 

1.有效表達:說話時能夠「講重點」,即使只有短短60~90秒,也能明確表達自己的意見。

 

2.樂於聆聽:聆聽與表達同樣重要,專心傾聽別人的想法與意見,會讓別人覺得受到尊重。

 

3.具有說服力:以證據輔佐自己的意見,或以適度的肢體語言、聲調、抑揚頓挫的語氣來表達感情。

 

#星澤國際
#游祈盛
#唯有思維領先才能行動決勝
#敢行動帶出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