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提議有沒有人聽?你做的決策有麼有人支持?這些取決於你的影響力。作為企業管理者如何塑造自身影響力呢? 繼續看下去。

 

1、對比原理

它會影響我們對前後兩件事情之間的差異的判斷。簡單地說,如果兩件東西很不一樣,我們往往會認為它們之間的差別比實際的更大。(先看貴的,再看便宜的; 先看差的,再看好的)

 

2、互惠原理

互惠原則也就是合作雙方都能從中獲益,也可稱之為“雙贏”原則。在當今社會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如果別人施恩於你,你就應該以恩情報之,而不是自私的只索取對自己有利的,更不能以怨報德。

如果我們想長久獲得利益,那就必須先學會給予。如果在合作時在某方面先做出一點讓步,那麼對方也會在你提出利益要求的時候,做出一定的讓步,最後達到雙方的互贏,雙方的合作也會無限延長下去。

在接受了別人的好處後,人們很輕易就會答應一個在沒有負債心理時一定會拒絶的請求。 即便是一個不請自來的好處,一旦被接受,也會製造出一種負債感。

 

3、相互退讓

互惠原理說的是如果一個人對我們採取了某種行為,我們應該以類似的行為去回報。這個原理產生的另一個結果是,如果他人對我們做出了讓步,我們也有義務做出讓步。我們將這種簡單的技巧稱為“拒絶--退讓”策略。

假設你想讓我答應你的一個請求,有一個方法可以幫你大大提高你的成功率:你先提出一個比較大的、極有可能會被我拒絶的請求,然後,當我拒絶了這個請求之後,你再提出一個小一些的、你真正感興趣的請求。如果你能很有技巧地提出第二個請求,就會讓我認為這第二個請求是你做出的一個讓步,因而讓我覺得自己也有義務做出相應的讓步。我現在就有這樣一個機會,即同意你的第二個請求。

在“拒絶--退讓”策略的影響下,人們不僅會答應別人的請求去履行自己的諾言,而且還自願答應別人更進一步的要求。

當然,我們知道他們並沒有起到這種作用,是實驗主持人要求他的助手無論實驗對象做什麼,他都要逐漸做出讓步。但在這些實驗對象看來,是他們讓對手做出改變,是他們讓對手做出讓步。

 

 

4、承偌和一致

如果一個人出爾反爾,說了話轉頭不認,或者想法總是變來變去,我們就會覺得他這人不行,靠不住。因此,我們總有一種天然的責任感,覺得自己有必要遵守承諾,保持自己的言行前後一致。當我們給出了自己的一種意見或立場,接下來我們就會拚命去維護它。

在大多數情況下,保持前後一致都能帶來比較理想的後果,可是,由於我們的大腦很容易形成一種機械的、錄音機式的反射模式,我們也可能不顧周圍的實際情況,下意識地要求自己遵守承諾、保持一致。有時候,這就會令我們陷入盲目處事的危機。

這裡所說的承諾有時候是具體的,是我們主動作出的承諾。另外有些時候,我們未必真的對某個具體對象作出什麼承諾,只是將某種立場或是意見表達出來,這樣也足以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讓我們下意識地認為,自己確實有這個義務要將其付諸實踐。這也就是我們平時講的,有些話說出來就會成真了。

 

5、社會認同

社會認同原理指的是這樣一種心態:想與身邊的人保持一致,與社會上的普遍觀念保持一致。這其實是一種從眾心理。簡單來說,我們總是會看別人的行為舉止,以此為標準來判斷一件事情的對錯。特別是在公共場合,周圍的人的做法對我們的行動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一般來說,這種做法的確要安全得多,但從眾心理也往往會讓我們做出一些事與願違的舉動。

在美國銷售業界,有這樣一句名言描述了社會認同原理:在我們的顧客當中,有自己想法的人只有5%,剩下的95%都只是模仿者而已。

社會認同原理在什麼時候最能發揮作用?在我們內心有些不安,對自己接下來的選擇感到沒有信心、感到猶豫的時候。我們觀察他人的反應,藉以消除自己心中的猶豫。但是,有一個事實很容易被我們忽略:其他人可能也在猶豫,他們可能也正在做與我們同樣的事。特別是在形勢很不明朗的時候,每個人都在互相觀察,期待別人能用行動給自己一個答案,其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誰也不會率先站出來行動。

多元無知,大都市人容易更容易選擇觀察別人的行動,而不是自己主動採取行動。

所以,如果你需要求助的時候,不要在人群中呼救,而是指定一個人,讓他向你提供幫助。

 

6、喜好

人們總是願意答應自己認識和喜愛的人提出的要求,這應該是很自然的事,沒有誰會對此感到驚訝。在銷售的過程中,有效地模仿對方的說話方式,重複對方用過的詞彙會得到對方的欣賞,從而使對方願意與你在一起交談,從而對成交有利。

即使朋友不在場,喜好原理同樣可以生效。在很多情況下,只要提到這位朋友的名字就可以了

讓人喜愛的因素:

 

(1)外表的吸引力“光環效益”

(2)相似性(觀點、個性、背景、生活方式、興趣、宗教信仰、政治觀點)

(3)稱讚(他說他喜歡我)

(4)接觸與合作,熟悉感(我們喜歡自己習慣的東西,由於對某種東西的熟悉會讓人們下意識地對它產生喜愛之情,對接觸過的事物會更有好感這樣一個事實,為了共通的目標一起合作),

(5)關聯原理(人對和自己喜歡的東西相關聯,某些東西聯繫起來。實驗對象對自己在吃東西的時候所經歷的人和事會更加喜愛,由此看來,我們總是希望與自己有關的運動隊贏得比賽,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優越。但我們想向誰證明這一點呢?當然是向我們自己證明了,但也是為向其他人證明。根據關聯原理,如果我們能夠用成功把自己包圍起來,哪怕我們與成功只有表面上的關係(比如說來自相同的居住地),我們在公眾面前的威望就會提高)。

還有一種獲得別人好感的方法,就是熟知一切名貴的品牌,並有效地、巧妙地向別人介紹。因為好感可以通過外在的、已經在人們心目中根深蒂固的有好感的東西來建立。只要建立了這個關聯,好感也就建立起來了。

 

7、權威

即使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也會為了服從權威的命令而做出一些完全喪失理智的事情來。

典型的權威象徵:

 

(1)頭銜 。 如某某大學的教授,身份地位和身高有直接聯繫。

(2)衣著。一直與權威地位聯繫一起的衣著:剪裁合身的西服。“他穿著挺括的白襯衫,皮鞋烏黑鋥亮;西服的式樣不是很時髦,但卻很古典:3寸寬的翻領,一點不多,一點不少;即使是在7月,西服的面料也是很厚重的那種;色調也很莊重:深藍,灰色,黑色。”

(3)外部標誌。衣服除了有制服的功能之外,作為一種裝飾,也可以是一種更一般性的權威標誌。精緻而又昂貴的衣服就像珠寶和汽車一樣,帶著一股象徵權力和地位的特殊氣息。擁有名車的人更受人尊重。

 

8、短缺

物以稀為貴。當某種東西變得稀缺的時候,就必須通過競爭才有可能得到時,人們想得到的它的願望才會更強烈。

相信大家都有過被促銷的經驗,很多促銷人員總喜歡用這樣的方式去銷售他們的商品:某某東西非常好,非常好吃,今天只剩幾件了,不然過了今天明天就會沒了。這些話語大家應該相當熟悉,但當我們真的身處其中的時候,時常會忘了這只是他們的促銷手段而已,明天依然會有,而且還有很多。

商家只是運用這種話語營造一種非常緊迫的感覺,提醒你如果這個時候不下手的話,瞬間就會被其他人買走了。一種原本沒有什麼吸引力的東西,突然間變得很有誘惑力,就因為很快你就得不到它了。

從這一原則所反映的行為現象上看,我們應保持清醒頭腦,不能一時的話語導致腦子短時的短路,考慮此時的選擇是否對自己有益、是自己真的所需要的,認真考量,才能不使自己後悔。

 

#星澤國際
#游祈盛
#唯有思維領先才能行動決勝
#敢行動帶出新的人生